在张厚载的煽风点火的催化下,旧势力乘势而起,开始对陈独秀进行人身攻击,声势愈演愈烈。竟至了有人在报纸上公开造谣,抹黑陈独秀私生活。
北大新旧势力的学术论争,慢慢开始超过了应有的底线。这也让当时的北洋政府备感忧心,他们开始通过政府途径向北大施压,要求北大限制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而当时在教育界颇具能量的汤尔和、沈尹默等人也不断向蔡元培游说,要求驱逐陈独秀。说他私德太坏,只有驱陈才能保持北大声誉。这也是《觉醒年代》剧中,林纾所谓的“汤尔和、沈尹默没少给蔡元培上眼药”之说的由来。
蔡元培再三考虑,终于决定以推行教育改革的名义,让陈独秀体面下课。而陈独秀那么骄傲的人,怎么会不理解此举的真实含义,当即提出辞职,离开了北大。
陈独秀的老友胡适博士直到数十年后,仍对此事耿耿于怀。在他看来,若非汤尔和,沈尹默二人暗算,陈独秀还在北大任教的话,其政治倾向绝对不会左倾得那么厉害。而陈独秀晚年悲惨命运,也全都是拜汤、沈二人所赐。
故而他在给汤尔和的信中毫不客气,指其为驱陈大戏的罪魁祸首,而对沈尹默则直以“无耻”二字斥之。
陈独秀的离开,让蔡元培心痛万分。而张厚载的所做所为,也让蔡元培忍无可忍。最后,蔡元培终于痛下决心,以“传播无根据之谣言,损坏本校名誉”的理由,开除了张厚载。
平心而论,以张厚载的才华,若能不介入新旧之争,专心学业,毕业后必能在学术上有所造就,成为一代大师。
《觉醒年代》第二十集中,国会召集罢免蔡元培北大校长职务的听证会。会议议程已经开始,而提交议案的易夔龙议员却没有出现。议案的第二提议人张长礼建议绕过质询和辩论环节,直接开始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