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上写:“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惟适而已”,
他的官职,最高去到了节度使。
节度使?这个官,似乎在唐宋时期听到得很多啊:
光是在《长安三万里》中:
那位年纪一把了还要出关打仗的藩将哥舒翰是节度使;
后来领兵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的郭子仪是节度使;
一路隐忍、默默努力的高适是节度使;
而接替他、打败吐蕃的严武也是节度使;
就连咱们的杜甫杜工部,其实也没有在工部上过一天班,而是在剑南节度使手下当差。
而历史上“安史之乱”中的安䘵山,也是节度使;李林甫、杨国忠也都当过节度使;
到了宋朝,赵匡胤自己就是节度使出身,而被杯酒释兵权的石守信也是节度使,抗金名将韩世忠也是节度使。
那么,“节度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大官呢?
第一,为什么叫“节度使”?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为在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第二,节度使的历史。
唐代——
睿宗李旦封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这个时候,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唐玄宗李隆基则在北方、南方共设立了十大节度使。
但到了唐末,全国已出现大大小小50多个节度使。
五代——
节度使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皇帝的拥立与罢黜都取决于节度使,以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开国君主均为手握重兵的节度使。
宋代——
宋太祖对各节度使采用了赏钱夺权的办法,给予功臣银钱田地,要求他们解除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长安三万里》从诗人高适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与李白跨越数十载的深情厚谊。除高适和李白两位主人公外,影片还呈现了杜甫、王维、王昌龄等唐朝著名诗人形象,展现他们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长安三万里”这个名字的来源有几个可能的原因:1.“长安”这一词汇具有历史、文化、地理等多重意义。首先,长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城市,也是唐朝的首都,因此“长安三万里”可以看作是对唐朝盛世的赞颂和向往。
故事以高适弃守云山城为开端,通过老年高适对李白的回忆,壮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适、李白、杜甫等诗人们的深厚情谊缓缓出现在观众面前,最后画面一转,演出高适利用计谋巧妙夺回云山城的故事。
首先,影片制作精良,场景画面细腻逼真,让人仿佛置身于盛唐时期的长安城。同时,角色塑造也极为成功,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感人故事,让人看得十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