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电视剧 > 电视剧新闻 > 正文

《封神第一部》大祭司是谁 大祭司结局是什么?

《封神第一部》大祭司是谁 大祭司结局是什么?
2023-08-17 15:46:57
《家有儿女》“夏东海”扮演者高亚麟被曝出轨家暴14:05

《封神第一部》大祭司是谁

电影里对这一块的描绘情节,有很多处。

就比如殷寿登基大典上,作为大祭司的比干用炙烤龟甲的方式占卜,并得到了结果,说神对商朝不满,要降下天谴,需要用人祭来平息天怒。然后,殷寿非常丝滑的说,那就献祭五十人。

注意,五十这个人数非常有意思了。《翦商》里说,周国(对就是姬发家的西岐周国)因为地理优势与国力孱弱,常年作为其上级政府商朝的黑手套,为其捕获作为人牲的羌人,每次至少要贡献五十人。而且从姬发的曾祖父亶父时期就开始了。没想到吧,姬家自己就“助纣为虐”哦~

说回去,比干说这次天谴巨大,50人不可。哪怕百人,千人也不可。必须要大王自焚献祭才可。然后殷寿表示,为保成汤江山基业,建个鹿台,寡人自焚。话刚说完,太子殷郊就非常不开眼的跪下请命,演出了令人震惊的“请父王即刻传位于我,我愿代为自焚以解天谴”名场面。这一段双商堪忧的危险发言,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对吗?姑且不论其行为的真实动机,至少他抓住了重点,即人祭的那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身份。

《翦商》里提到,作为祭品的人牲,不仅仅是羌人、奴隶与战俘,还包括商朝自己的平民、卜人巫女以及贵族。且人牲的身份越高,表示祭品越隆重,神也就会更满意,降下更大的庇佑。

私以为,单纯敦厚的太子是真的想为君分忧、替父献祭。当然事实上,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并除了惹父王猜忌其意图弑父夺位之外,没有任何帮助。因为就如姜王后和四大伯侯的预料一样,殷寿根本不信这个,磨磨蹭蹭地建鹿台只是个缓兵之计而已……

我们都知道,在故事的最后,殷寿还是于鹿台自焚了,这是他对于周国灭商的终极报复——让神帮他对周国实施天罚。是不是觉得殷寿既残酷又悲剧?武王伐纣势在必行?

《翦商》里提到,事实上周国在胜利后不久,就举行了更加规模巨大的人祭,为了抵消商纣自焚献祭的效果,当然人牲的对象是商朝的高级贵族们……好嘛,在这竞拍是吗?!笔者作为现代人真的不能理解,这种工具化神的心态,到底是敬畏还是利用……

另外一个典型人祭例证就是文王吐子的传说。即西伯侯姬昌(因谋反事败或蓍草卦辞)被囚羑里。嫡长子伯邑考入朝歌替父赎罪,最后被商纣王做成了肉饼给姬昌吃下的故事。原著是说姬昌卜卦算出了一切,但为苟回西岐,才佯装不知,忍痛吃下。

电影里稍作修改为,姬昌在不知情状态下吃了伯邑考做的肉饼,被殷寿告知后悲愤求死。这里笔者不论改编水平高低与否,有一点必须说明,这也是一个隐藏的典型人祭情节。

《鉴赏》中提到,商周的人祭完成后,往往会伴随着盛大的贵族筵宴,分食祭品(这种习俗延续至今)。而人牲很多时候,也会被做成各种祭品……也就是说,吃人这事在当时,并不是食物短缺的无奈之举,而恰恰是像过年一样的重要节庆典礼才有的贵重食物哦(朊病毒警告)~

伯邑考因其身份尊贵,被作为了一次高等级人祭的牺牲品。他的肉羹在仪式结束后被贵族们分食了……当然,这件可怕事件的严重后果就是,它导致了姬家父子常年的PTSD,并直接激起西周反商。

另外,比干掏心也是人祭仪式之一。没想到吧!无论是原小说还是电影,好像这一处均设计成是一个对付妲己狐妖的情节。事实上,这个仪式与炮烙、制羹差不多,都是人祭中的常规玩法,不算新鲜。但基于本次人祭对象规格奇高——比干作为王叔与掌握神权代言的大祭司,商朝二号人物被献祭,神应该也会很满意了……殷寿这一手玩得好啊,即扫清了血亲屠戮的隐患又间接为自己争取了时间……可谓一石多鸟了。

需要说明的是,人祭并非只在贵族阶层进行,商朝的人祭也在平民阶层流行。《翦商》中提到,姬昌父子就是在去殷都朝贡的途中,目睹了大量于野外的,残暴血腥的人祭场面,才对自己过往黑手套的行为心生愧疚,罪咎自身,埋下了反商的种子(那你们平定之后为啥又要人祭?)。

还有一处,比较有趣的人祭人殉隐藏情节,是《封神》IP中反复出现的人头梗。《封神第一部》电影中,至少出现了三次砍头情节。从时间顺序分别为包括叛臣苏护首级被献给帝乙做成酒器、申公豹当场表演“割头术”不死、以及殷郊被殷寿下令砍头。除第二处作为一个500年才能习得的法术展示之外。一和三其实都是商周人祭人殉的一部分。

敌酋首级做酒器这个野蛮的习俗,得到了华夏多民族的血腥传承,一直到元代。可以想象,苏护首级的其他部分,大概率也被做成了祭祀食物分食掉了。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嘛。殷寿凯旋,必然要举行盛大的祭典庆贺。这集两者于一体的盛举,不可能没有人祭行为……

而殷郊的砍头就比较值得玩味了。《翦商》中多次提到,殷商墓葬里有非常多的人殉发掘。且不仅限于贵族阶层,很多平民也有!老弱妇孺往往被捆绑活埋,而那些年轻力壮的男性武士往往被捆绑砍头后殉葬,以求对方永世为自己所奴役,不得反抗。而这种野蛮残酷的“传统文化”竟然到了明代中期才终于得以禁绝。

笔者大胆推测,殷寿对姬昌血亲屠戮的占卜还是心存芥蒂。他先在宗庙剪除比干,后又以谋逆罪诛杀殷郊,杜绝卜辞应验的可能性。而选择砍头殷郊,除却对其太子身份的尊重,大概率也是要永远奴役自己的傻儿子,让他百年后为自己人殉?

爸爸的控制当真是全方位,无死角,生前死后都算无遗策……一想到这里,笔者就为太子鞠泪。相比之下,质子们被深度PUA的自戕弑父,好像也没有很惨了……

以上就是笔者在《封神第一部》里看到的殷商人祭人殉相关情节的一些思考。据说第二部重头戏是商周双方在阐截两教的助力下,大战十绝阵。其中破红砂阵又需要姬发献祭(又出现了!高规格人祭!)英雄成长不仅要付出心智,更要献祭肉体。

看来,这个模式至少在宋人明人的价值观里,是商周的日常操作。看来,武王姬发的继承者周公旦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因为他能监国还政,更是因为他建立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世俗道德礼法,真正让华夏文明走出了“神权”控制。

大祭司结局是什么

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结局是,殷商太子殷郊在面临父亲殷寿被质疑天谴的困境时,选择站出来希望父亲传位给他,自己代父亲自焚祭天。然而,他的这个决定反而引发了商纣王的猜忌,最后殷郊被斩首。在姜子牙看来,殷郊是可以取代殷寿的天下共主最佳人选,于是他赶紧让哪吒用混天绫将殷郊裹住送上天去。这就是电影《封神第一部》的结局。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