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恶作剧之吻》上映经典难超越 为何市场却一再青睐

2016-12-13 13:58:39  中国日报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恶作剧之吻》上映,经典难超越,为何市场却一再青睐

2016版《恶作剧之吻》12月8日凌晨已于PPTV聚力首播,该版本由PPTV聚力、智传文化(巨角集团)、SPO Entertainment Inc、王牌娱乐联合出品,香港巨角、王牌娱乐制作。而此次担任出品人之一的王信贵正是郑元畅、林依晨版《恶作剧之吻》的制片人,相隔11年再度翻拍,这回似乎对新剧也是充满信心。

《恶作剧之吻》原著是日本人气漫画《淘气小亲亲》,1996年首次被搬上荧幕,日本朝日电视台出品,由柏原崇和佐藤蓝子主演,开播半年内便重播六次。2005年台湾将其翻拍,由郑元畅、林依晨出演,掀起了收视狂潮,之后更是被韩国、日本、泰国等翻拍,前后共经9次翻拍。

经典影视剧的翻拍早已司空见惯,80后记忆里的《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榜》、《杨家将》,《三国》、《水浒》、《红楼》、《西游》四大名著也纷纷出新,金庸先生的武侠剧更是典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均是多次翻拍,其中《射雕英雄传》堪称翻拍次数最多的影视剧,今年又出新版。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便是在万千观众心中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形象。提起小燕子大家都会想到赵薇,白娘子想到赵雅芝,翁美玲的黄蓉,李若彤的小龙女,唐国强演活了诸葛亮,六小龄童几乎是孙悟空代名词。珠玉在前、曾经沧海难为水,翻拍与经典的对比在所难免,被认可却难之又难。稍有不慎,便会被贬得体无完肤,连带演员也受波及。即使这样,历年来的每次翻拍仍然让各方趋之若鹜。究竟是什么魔力,让市场对翻拍一再青睐?

首先,这与市场需求分不开。经典影视剧有着扎实的观众基础,对故事的喜爱和影视产业的发展催生出他们的新需求:更清晰的画质、更高科技的特效、更美的人物造型、更先进的拍摄手法……有了市场需求这个扎实基础,自然而言产生出对业界各方的吸引力。

对投资方来与演员来说,翻拍是以小博大。有着经典的名气在,翻拍并不是白手起家,有着很大的潜在收视人群,不出意外收视必然不差,如果本身有创新亮点也更容易获得亮眼成绩。为了降低风险,通常翻拍都会找新人演员,即降低了成本,也符合推陈出新之意。这对新人演员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不管最终成绩如何,大量的曝光已有保障,何况这样一夜成名的例子并非没有,一部中国版《流星花园》——《一起来看流星雨》——捧出了现当红小生张翰和新四小花旦之一郑爽。以低投入博高收益,何乐而不为?

对主创和运营方来说,翻拍项目比较容易操作。首先是宣传成本的节约:借经典之东风一开始便颇受关注,曾经的剧迷将会是“自来水”,为新剧造势。还有宣传点,有着经典版本做参照物,光是两者间的对比就能找出不少宣传点,演员、造型都是百谈不腻的话题。翻拍也是影视创作日益成熟、走向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探索。主体故事已经口口相传,要寻求突破,除了难言效果的剧本创意,更多还是看硬实力:运用高科技制作特效,高清摄影设备保证画质,最新的剪辑技术实现影片美化,精致的造型妆容、精美的制景、符合时下潮流的配乐。正是这些可复制、技术化的方式,使得模式化、产业化地制作影视作品成为可能。

翻拍有着市场需求,也有着独特优势让项目运作更安全流畅,但如何在经典的光环下加入创意避免观众审美疲劳,一直是难题。事实证明很多尝试观众并不买账,一部翻拍坏了导演口碑、败了演员形象的例子不是没有。各种翻拍仍在继续,成绩如何,观众反馈将会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郭一楠 CK001)
关键词:恶作剧之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