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演员秦海璐转型做导演,一切只为证明“姐们儿干什么都行”

2017-07-12 00:45:00    今日头条  参与评论()人

秦海璐喜欢称自己为“姐们儿”,这个词背后所需要的强硬底气也是她这些年一直以来的负重。某种程度上,她一直都是那个十几岁时在戏校不被看好,需要不停地证明自己的秦海璐。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姚胤米 编辑 / 金石

1

2017年6月18日早上,秦海璐在上海的酒店房间醒来,心里有一点忐忑。当天,她要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会上宣布一部新电影的融资计划。她开始自己动手扦裤脚,“我就觉得裤脚越扦,线就越多,抽得就越紧。”秦海璐说。

下午,她穿着那条自己扦过裤脚的裤子站在台上时,心里的想法是:“就觉得是一场硬仗,要打下去了。”

其实,对于演员秦海璐来说,表演的范畴之内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硬仗可言——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就拿到了金马奖影后,出色的专业能力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关于她的演技有多好基本已经无需赘述,因为,无数报道都会掰开了揉碎了地分析她在表演上的敬业与出众,“好演员”的标签更是几乎已经长在了她的身上。

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演员秦海璐的最新任务是:以导演的身份为一部新电影找到一笔投资,数额2000万人民币。

整个上海电影节期间,秦海璐一直在重复、强调着自己的新身份。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上,她被安排颁发“最佳导演奖”,从礼仪小姐的盘子里拿起奖杯时,秦海璐比往常多摩挲、掂量了一会儿,“希望明年我也能入围这个单元”,在这个环节之前,她还发表了一个5分钟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今天,我是一个新人。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颁奖典礼上,秦海璐发表演讲。

导演管虎是这次创投会的评委之一,当他看到秦海璐名字时,丝毫没有觉得吃惊。这似乎是秦海璐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在一件事情做到足够好的时候,她就会去做另一件,好友李静曾在采访秦海璐后对此进行过总结:“就是特别喜欢找自己的麻烦,跟自己较劲。你让她往东,她就往西,行的都不干,就是折腾,逆反到变态。”

秦海璐也承认自己爱较劲,能折腾,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可以为她完成一项证明——“证明自己不是不行”。

2

在秦海璐的人生中,证明的第一件事是——我不是一个学不好京剧的人。

她出生在辽宁营口,父母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拨下海经商的人。秦海璐说自己从小都没有感受到很强的家庭感,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她跟姐姐两个人在家,靠姥姥照顾。母亲通常是每周六晚上回家,周日上午会洗衣服,下午蒸包子,然后,接下来的一周,她和姐姐就天天吃包子,因此,包子是她至今最痛恨的食物,“就算饿到胃疼,也不会去吃包子。”

为了能让秦海璐吃口正经饭,不必每天吃包子,父母把她送去寄宿的戏校学京剧,那一年,她9岁。

秦海璐在戏校学刀马旦,主攻青衣,她的青衣老师是梅派,但她的声音一直是程派,老师觉得她不行,唱不了。“我的主课老师不喜欢我。”秦海璐说,她经常被关在教室外面。这种被排挤的过程让她开始较劲,全班同学一起踢腿,踢到200下时老师喊停,她不停,一个人踢到250下。老师要求早上6点半出早操,她4点半就去操场等着了,等6点半早操开始时,她已经把晨课的内容都完成了。

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唱梅派,她去学梅派的经典曲目《天女散花》,用三个月找到发声方法,演出时需要边跳边唱边甩绸子,她做了一条24米的绸子,创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她在戏校学了7年京剧,从9岁到16岁,她说自己没有那么热爱京剧,甚至是痛恨,恨到让自己去练。秦海璐承认这段时期对她性格塑造的重要作用,“人生观到价值观成立的重要时期,为了证明自己,一直在承受,承受了整个少年时期,甚至于变成了影响你终生的一个性格。”

学完京剧后,秦海璐决定去上大学,原因很简单——找对象的时候,学历很重要。她给母亲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两个人,一个中专生,一个大学生,要你你选谁?”母亲觉得她说的有道理,便认可了这个想法。

秦海璐考取中央戏剧学院的过程很顺利,唯一的难点是文化课。她所在的班级几乎是中央戏剧学院有史以来最“声名显赫”的96明星班,刘烨、章子怡、袁泉、梅婷、胡静、曾黎都和她同班。整个大学期间,秦海璐是班上最特别的女生,她不出去见组,也不主动寻找表演的机会,每天都按时去上课,经常穿着一件军大衣在校园里晃来晃去。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