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影视焦点 > 正文

2016最受争议 《摆渡人》破3亿 引发行业深度思考(2)

2016-12-27 11:41:23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其实,在《摆渡人》被恶意评价中伤之后,有不少影评人站出来为电影说话,程育海表示“看《摆渡人》的过程中,笑了、哭了,自己的笑和泪不会骗自己”;卢苇表示“《摆渡人》,你不该被黑的这么惨”;《虹膜》表示:“我决定与全世界为敌,因为我喜欢《摆渡人》。

一部电影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电影创作者也乐于见到不同的评价。然而,哗众取宠的点评、人云亦云的追赶,却是对电影人、影迷、甚至整个电影行业的极大不负责。这不仅让观众看不到“真实的声音”,也让不少媒体人唏嘘:到底是在看电影,还是在学如何骂人?

寒冬VS拐点:“市场回落”还是“良性发展”

早在10月份,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就曾表示过:电影不拒绝批评,电影也不拒绝吐槽,批评、吐槽的声音也是电影外延的一部分,但此时此刻的中国电影,在全球竞争的大格局当中,在中国电影保持基本面向好的态势当中,更需要得到大家的鼓励,更需要媒体传递一些正面的信息、态度和力量。而电影《摆渡人》在上映后所引发的,带有负面情绪的“标题党”比拼则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到底一部电影,要如何才能得到它应有的空间。

在即将结束的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是寒冬,也是春风。整体票房远不及600亿预期的同时,也有银幕数超过美国、中国式大片的进步、票房造假被遏止、市场开放多元化趋势的前进。正像张宏森指出,中国电影的发展没有迎来“寒冬”,而是从峰值进入波浪式起伏的过程,这场震荡会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洗礼和考验。一部备受争议的电影背后,也引发出大家对于电影环境的思考。

(责任编辑:郭一楠 CK001)
关键词: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