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影视焦点 > 正文

《冈仁波齐》长安取经 张杨探寻艺术电影朝圣之路

2017-06-13 12:05:36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冈仁波齐》长安取经 张杨探寻艺术电影朝圣之路

从6月10日起,电影《冈仁波齐》开启院线朝圣之路,此行历经“北京、大连、西安、成都、重庆、广州、武汉、南京”八市,主创将与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跨界对谈,全面解读电影的台前幕后,分享那些在路上找寻信仰的故事。

6月18日,《冈仁波齐》将在上海电影节举行全国首映礼,主题艺术展也将于同一天在上海新天地启幕。本次展览将围绕影片背后的故事展开,并与同道艺术家一起,延展《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

 “西安”是电影之都,是《冈仁波齐》国内路演的第三站。当天沙龙活动中,张杨导演携手著名编剧芦苇,西北代表性音乐家、跨界艺术家苏阳,青年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董钧,知名导演、制片人、编剧王杨,画家、诗人王晓来到现场,就“观众需要艺术电影吗”等多个问题进行畅谈。

用当事者的视角记录一个民族,从民族性挖掘更深入的人性

著名编剧芦苇在看过电影之后表示,电影的类型和风格各种各样、种类繁多,表现方法也是各异,纪实性表演和纪实性类型的电影,在中国本就特别少见,《冈仁波齐》在纪实性的风格和类型上走的“更真实更扎实”。

“中国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面临着娱乐至死的环境,我们到电影院里不再是寻求心灵的交流,不再是寻求感动,不再是寻求一种对人性和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因此《冈仁波齐》这样的电影,在目前的中国影坛中非常罕见,还有人在坚持这样去做,把这它作为反映社会真实的一个影片,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尊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汉族讲述少数民族故事的时候,尤其是西藏题材,更被视为消费过度的题材,在这其中,不乏有所谓艺术家创作出了猎奇的、消费的、甚至是影像剥削式的西藏作品。“以前西藏题材的很多电影,都是局限于猎奇,都是把西藏的素材作为影片的猎奇成分来加以展现,可是《冈仁波齐》是实实在在的用藏族人的视角,用当事人的视角拍的,非常难能可贵。”

对于这一点,张杨认为,以前的藏族电影,不管是西方的藏族电影还是国内的藏族电影,都是从艺术形态的角度出发,或者是概念化的东西先行,一说到藏族的概念,固有的画面和音乐已经在观众脑海中浮现,“其实在做西藏电影时,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去掉所谓的概念化,不是从猎奇的概念进入,更多的是真的进入当代,也更多的是从民族性本身去挖掘更深入的人性,更深入内心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是要从电影的高度去进入藏族的题材”。

关键词:冈仁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