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影视焦点页面 > 正文

中国电影怎样构建新的“世界体系”(2)

2018-03-14 08:43:34  杜庆春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再则,创作者必须面对产业的一般伦理,即类型电影怎样利用文化资源制造观众的“快感”模型。“民族电影”是一个含混的概念,商业类型片的真相在于从电影语言到技法、方方面面地接轨全球化的语言体系和工业标准,而不是满足于“类型元素”和“民族元素”的碎片化堆砌。

在明确这个基本逻辑之后,我们进一步地讨论《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所彰显的新的可能性。这两部电影的主要场景在国外采景拍摄,但是和以前海外拍摄的中国制作有一个巨大差异,这个差异指向中国电影进行全球产品生产的关键指标———在中国电影构建的新世界体系里,中国脸孔怎样承担起核心支点的作用,这对中国演员和表演体系都提出了新要求。

《泰囧》的成功,表明中国开始构建了一个强大且自信的“自我”形象,且这个形象关涉到“周边”。《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出现,将“中国”这个名词能指和所指的内容,空降在美国这个强大的全球化符号生产国度里。这两部作品揭开“中国电影和世界关系新表述”的大幕,它们的力量远在泛泛而谈的“国外景观”或“异域元素”之上。今年《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带来的重要突破是让中国演员的表演融入国际化的表演体系里。《唐人街探案2》的中国式喜剧表演仍然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一定程度地抑制了“国际化”的倾向,尽管如此,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之一称赞片中的外国演员“配角”:“我们借用一个奥斯卡评选中的术语,叫actors in supporting room,就是演员辅助着角色,这是一个体现专业素养的词,能够辅助角色的演员没有一个跳戏的,每一个演得都特别好。”我们不妨这样说,在这个以“辅助角色”的完成度作为专业度量衡的表演体系中,中国演员的“脸孔”已经能够融合进去,在一个放之世界而皆准的商业片表演体系中,“中国面孔”不再是突兀的。这个表演的高度融合,以及与之相伴的新的视觉体系,在《战狼2》和《红海行动》中有更强烈的呈现。

关键词: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