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音乐天地 >

楊海龍导演作品 舞蹈剧场《姽婳》11月北京首演(2)

2017-10-13 15:59:12    中华网娱乐  参与评论()人


舞蹈剧场《姽婳》是青年舞蹈家楊海龍继《画皮》之后,执导创作的“全男班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一场纠缠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神秘舞台艺术对话。
楊海龍
青年导演、舞者、制作人,因其打破性别概念的表演创作风格,被媒体誉为京城三大“名旦”。近年来开始尝试独立创作。导演作品:《莎乐美》、《希·夷》、《进化论》、全男班舞剧系列《画皮》《姽婳》等。代表作:《警幻绝》、《幻茶谜经》、《人之初》、《惊梦》、《空间日记》等。舞剧《希·夷》获第二界“丹尼奖”国际舞台表演艺术评委会特别大奖提名,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编导金奖。舞剧《画皮》入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创作,2015、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剧资助项目,2015年度中国新创舞剧票房十强,获得北京市文化局舞台艺术奖励扶持资金。曾与多位国外艺术家合作,创造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视觉画面,在不同形态的表演空间里不断地进行着跨界的尝试。
全男班再度归来
舞蹈剧场《姽婳》重述“三打白骨精”
2015年,杨海龙创作的舞剧《画皮》以全男班阵容艳惊四座,将一则哀婉魅惑的聊斋故事,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了全新解读。时隔两年,延续了对“心魔”命题的细密剖析,杨海龙选择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三打白骨精”,期望能够在为人所熟知的取经故事中,发现人性的迷失。
与之前偏向于女性视角的《画皮》不同,取材自“三打白骨精”的《姽婳》从师徒四人的关系设定上,就是一部“男性化”的作品。其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白骨精,也因其变幻莫测的形象,而具有了更多的“性别不确定性”。
从《画皮》到现在的《姽婳》这两个戏之间看似有很多必然和偶然的联系,这对我来说更多取决于一种自然的接受,为什么再次启用全男班?我想这是作品在创作一种风格,表达一种思想,营造更多想象空间。我并不刻意关心舞蹈动作的创新。我更没有纠结于我哪个动作新不新,这并不能成为这部作品创作中最大的纠结点,我的动作可能提炼出来是中国民间舞,这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或者是芭蕾舞,也许还有哑剧动作,对我来说,只为我想传达的东西服务。我不研发动作,我要找的是我想表达的点,角度,这是我的创作冲动。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身体的一种经验和反应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规律,方向和模式。我找到了一个最适合我的最舒服的方式,就这样逐渐形成我的方式。
作为中国本土的经典大IP,“西游记”以及“三打白骨精”在数百年来已经触发过太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和重构。对于观众而言,这是个耳熟能详的题材,有着先天的角色性格和故事结构优势;对于杨海龙来说,如何以舞蹈剧场的方式来实现另一种“破题”,则是“三打白骨精”是否能被重新理解的关键。
姽婳亦是“鬼话”

关键词: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