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明星新闻页面 > 正文

《那年花开月正圆》收官 导演制片人揭秘幕后故事(2)

2017-10-12 08:49:41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工作中的叶锦添。

赵 毅:在这方面,我们确实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很多观众对清宫戏已经形成了审美定式,而我们这部戏是讲民间故事,现实存在很难保证我们的制作目标。我们也希望给予观众更多新鲜的观感。所以在制作、搭景、道具和服装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整体的线下制作费用大概占到55%。我们搭了八九千平的场景,相当于恢复了吴家很大一部分场景,全部是重新设计、重新还原。

丁 黑:第一是基于地域特质,第二是基于吴家留下来的资料,第三是努力实现视觉的突破。我们前后有长达半年的图纸设计,去了吴家原址、秦商博物馆、陕西民俗建筑博物馆考察,甚至还有山西大院、陕西韩城。

拍摄之前,演员也去了陕西采风,沿着泾阳周边走访,主要是调研采访吴家后人和当地老百姓,了解秦商的发展脉络、历史,以及做出的成绩、历史评价等等。孙俪特别想见吴家的后人,想看看陕西当地的民风民俗。演员进入角色的方式不一样,不知道哪些地方就可能带来了冲动和灵感,陕西一行让她很有启发。

赵 毅:这部电视剧的体量也给制作带来很大挑战,我们的摄制组有300多人,特效团队1500多人。单拿特效来说,因为现在整体传播媒介都是高清的电视、定格的手机,导演在开机前要求所有的男演员必须剃光头,即便现在技术再好,戴假发还是不可避免的有青头皮这条线,而我们每集都有80%到90%的男演员镜头,导演要求极高,给特效团队下了死命令,必须一帧帧去擦, 1秒有25帧,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

压力最大的时候,导演说,“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无非是想回归创作的本质。我们做的是一件理所应当且正常的事情,只不过在今天这个环境下非常难。”

我们的观众太好了,岂不知有些精神产品有毒

人物工作室:你们都提到了“好作品”“回归创作”这样的关键词。大家如何统一到这个认识上的,摄制中的整体氛围是怎样的?

丁 黑:这部戏最初定的调子是:不忘初心,重新出发。整个摄制组不断地被这部戏的要求,未来的愿景所感染。到了后期,这个组在创作上的认真和追求已经形成一种风气,特技组的工作人员都熬成到痴呆的状态,但是大家都不愿意在自己的环节出问题。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导演,你再给我点时间吧。”包括在现场也是,一个一个镜头死抠,演员们也常常是拍完一条还要求再来一条。

赵 毅:不论老戏骨,还是青年演员,大家互相影响、互相激发。没有一个人不希望拍一部好剧,演一个好角色,完成一部好作品,这是一种本能。导演营造的这种纯粹的创作氛围非常难得,直到我们拍完,演员还特别怀念《那年花开》的拍摄,怀念这个剧组的氛围。但实际上,拍摄过程中还是很艰苦的。

人物工作室:具体到什么程度呢?大多数人只有机会看到荧幕上的光鲜,却无从了解背后的艰苦。

丁 黑:工作人员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照明部门、制片部门可能更长,问题是一坚持就是7-8个月,而且可能天天都会遇到具体的困难。比如我们在山西拍戏期间阴晴不断,晴天的时候路像铁块一样坚硬,雨天的时候完全是泥汤子,我们的车连着在沟里误了两次。戏庞大,人员设备众多,车最多时有50-60辆,一旦车陷到泥里,全靠人往上推。身体的疲劳还是其次,最关键的是一种信念的熬人。

我觉得,大多数的人心还是向善的,向往美好的,创作是想认真的,也是有情怀的,但是经常从一开头就偏了,奔着钱去了。我在接这部戏之前,剧本已经做了两年,我接手以后和编剧、赵总又做了3年。道理很简单,就是要让出块儿利来,周期短、拍得糙多容易啊。对创作的尊重,其实是回归常识。电视剧是精神产品,但没有谁会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所以很多人以为可以粗制滥造,其实当我们的产品粗制滥造时,你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也对观众不负责任。只是,我们的观众太好了,不去挑剔这个问题,岂不知这种精神产品有毒,危害更长远。

创作氛围好,角色和戏都会更好

人物工作室:导演主创更多的是为作品的艺术负责,压力和风险大概都在制片人、投资人的肩上。毕竟时间和投资是有限的,投入产出问题让艺术性永远和商业性裹挟在一起。

赵 毅:在一段时间,这个压力肯定存在。有一点我坚信,把真正用心的作品拿到观众面前,无论是年轻的观众,还是传统的观众,都是有认知度和辨别度的。投资一部影视作品肯定有商业性,它的商业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不是把商业性放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来考虑,而是要放在结果的角度,过程还要回归到创作本身的规律上,市场肯定会认可的。对于这点有信心,压力就能扛得住。

丁 黑:我们可能改变不了大环境,至少可以营造一个小环境,让每一个人对于创作的热情、认真,对于自己角色的理想、艺术的认同在小环境中得以实现。我们现场有很多这种现象,演员自己拍完戏后看别人的,大家不拍戏的时候也都在聊角色和剧本。你真正不急功近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方得始终。开机前一年,当孙俪看到剧本时就开始进入角色了,像俞灏明在现场从来不拿出手机。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