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正文

春晚文化,在数字时代重生

2018-02-16 11:22:47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从主流文化角度看,春晚也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典范。新时期以来,主旋律文艺与文化市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怎样更好兼容的问题,有些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大众文化常以利润为导向。春晚却是一个例外。90年代以来从节目冠名权到零点钟声等各个环节都设置不同的广告价位,可以说,很少有一个文化平台可以像春晚这样,既传递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又让普通百姓喜笑颜开,让各大赞助商得以确立品牌价值。

春晚越来越难办是不必讳言的现实,但各方依然顶着压力争取给全国人民奉献上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饭”。因为对于几代电视观众来说,如果没有春晚,便少了些年味。

数字时代面临新挑战

近些年,一些地方卫视有能力举办明星阵容堪比春晚的地方春晚,观众在春节期间有了更多文化选择。互联网等数字媒体开始动摇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电视机逐渐成为客厅里的摆设;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微信、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迅速普及,这些兼具社交性、适合碎片化阅读、观看的媒体有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网络综艺节目等数字文化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体,也改变了以纸媒、电视为基础的文艺形态和格局。

当然,春晚也做了一些与网络文化、新媒体融合的尝试。比如,网络段子很早就进入春晚语言类节目,与微博、微信平台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等。而另一方面,这种“借力”也使得春晚的原创力在降低,如果说八九十年代的春晚为新一年生产新明星和新段子,在当下则更多是对上一年度流行话题、文化时尚的总结。再加上,过节的方式愈发多元化,很多人选择不回家过年,而是旅行或与亲朋好友聚会。围坐在电视机前,全家人一边聊天、一边点评春晚的模式,越来越变成带有怀旧感的家庭仪式。

在这个意义上,春晚一方面需要在电视机前留住观众,比如这两年央视走出去办春晚,采用主演播厅与分会场结合的方式,很多分会场都设在有标识意义的景点,采用实景演出,打破了室内演播厅的空间局限,也有效展示了祖国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另一方面,春晚也需要突破电视平台的局限,更多利用移动媒体、短视频等方式来提升传播效果,在传播主流价值的同时,兼顾更加分众化、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唯有采取更加多元、开放的态度,才能使得春晚这个文化品牌吸收更多文化养料,历久弥新。(张慧瑜)

制图:蔡华伟

(责任编辑:李劲 CK005)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