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朝存在实证思维吗为什么
1899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中国历史记载中的商王朝历史得以实证;1921年随着对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的考古,中国的考古学得以正式诞生,以考古学为主导的探寻中华文明历史的现代科学研究正式确立。
因为甲骨文的发现以及殷墟遗址考古取得的丰硕成果,商王朝时期是以殷墟遗址为国家统治中心,成为普遍共认。但是,即便殷墟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商王朝历史的真实存在,在中国历史研究中,许多关于商王朝的历史之谜仍没有得到有效破解。可以说,中国历史中550年左右时间的商王朝历史发展过程,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才能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更加灿烂辉煌。
夏、商、周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共认的历史时期。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领各方国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商先王宗庙所在的商国旧都商邑的尊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这些是我们对550年历史的商王朝时期的基本认识。
甲骨卜辞、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尚书》《史记》等文献称呼商朝为“殷”,这两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元明时代的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在先秦文献中,《尚书·召诰》用“大邦殷”称呼商国。然而,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尚未发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
这就让我们产生许多疑问,为何550年历史的一个王朝会有两种不同称谓或“商”或“殷”?元明时期又合称为“殷商”?在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中为何又没有出现可解读作“殷”的甲骨文字?商王朝的殷墟考古遗址又不称为商墟遗址?要破解这些商王朝时期的历史谜团,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而不能囫囵吞枣、盲人摸象、不求甚解、一知半解地认识复杂的中国历史。
最近,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的Yosuke Yamada以及蒙纳士大学的Farrell教授分别用自己的实验推翻了这一饮水标准,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了《Science》 《PNAS》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