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正文

陈彼得唱起辛弃疾 曾创作一剪梅、迟到等歌曲

2018-04-20 14:05:02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与那些用古风音乐表现古诗词的创作方式不同,陈彼得请音乐人刘卓以摇滚风为《青玉案·元夕》谱曲。在陈彼得看来,辛弃疾虽然是离现在8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但他能流传至今,便说明他有非常现代的一面。此外,辛弃疾豪放派词人的身份,摇滚乐颇为合适。

除了演唱《青玉案·元夕》,节目现场,陈彼得还朗诵了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他经常在家中朗诵这首诗,有时一边读一边哭泣,“真正热爱这个土地的人,他就会喜欢这首诗,这是本能,是血液里的一种东西。”

《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以后,陈彼得在微博上收到很多00后、90后发来的私信,表达对他的喜爱。其中一位临近高考的学生称,在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他们播放了陈彼得的《青玉案·元夕》。私信中,他还问陈彼得“爷爷,你说怎么才能把语文学好?”

陈彼得看来,他在这些年轻人心中更像是爷爷,而非典型意义上的偶像。“谁会拿爷爷当偶像?爷爷是拿来尊敬的。但正常的爷爷不弹吉他,爷爷一弹吉他,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个爷爷反传统、‘犯规’了,很好玩。”

走红于台湾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

陈彼得的音乐之路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彼时,陈彼得在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读书。这个专业,是他母亲建议他报考的。原因在于,他的舅舅是重庆钢铁厂的总设计师,在他母亲的期待中,陈彼得未来会像他的舅舅一样,成为一个工业人才。

青年陈彼得却志不在此,他被摇滚乐深深吸引,热爱甲壳虫和猫王。那时,正是摇滚乐队席卷全球的年代。与此同时,那时的台湾唱片业,由于版权法不健全,部分公司得以发行大量品种繁多的英文专辑唱片,低投入、高回报,造就了台湾60年代末期的西洋音乐热潮。

陈彼得在大学期间已经会唱数百首英文歌,与陶喆的父亲陶大伟一同组过乐队。当时吉他的价格比较昂贵,他买不起,于是他的一位大学同学,利用机械工程的专业知识,照着图纸,用学校的设备,为乐队制作了一把吉他。

毕业、服兵役之后,陈彼得找到了一份在夜总会唱歌的工作。陈彼得原名“陈晓因”,由于夜总会的观众很多是外国人,所以,他自己起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艺名“陈彼得”,沿用至今。

他在夜总会工作的收入,超出了他母亲的期待。那时,他从事机械工程的同学收入约每月1000元,但他在一家夜总会唱歌的收入便有4000元。有时,他同时在三家夜总会走穴,收入过万。

1972年,陈彼得自己写出了原创作品《含泪的微笑》。那天,他和歌手余天同坐一辆车赶场。陈彼得无意间吹起口哨,余天问这是什么歌?陈彼得回答,这是我随口吹的。后来,这首歌成为了余天的专辑《男人青春梦》中的主打曲。

相关报道: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