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商报2012年12月13日报道,重播2000多次,影响了几代人。86版《西游记》创下了这样一个无人可以打破的记录。与2010版、2011版重拍的《西游记》被网友批的体无完肤相比,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始终被观众奉为经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奇迹背后,则是一代影视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在杨洁推出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之际,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希望可以从中探究到86版《西游记》成功的秘诀。
600万制造出经典
缺乏电脑特技技术支持,没有顾问组支持,甚至不知“威亚”为何物,杨洁导演用600万人民币拍成了《西游记》,广受好评。
山东商报:杨导,您是否还记得当年拍摄《西游记》花了大约多少钱?
杨洁:大约总共花了600万吧?本来是投资了300万,后来不够了,就到处筹钱,筹了300万,一共拍摄了25集。其实本来是想拍摄30集的,准备了(30集的)剧本,但是最后实在没钱了,只能忍痛砍掉了5集。
山东商报:当时的困难主要是什么呢?
杨洁:主要的困难是技术上的,我们之前也看过一些日本拍摄的《西游记》影视作品,主要是想研究一下人家是怎么拍的,结果发现他们的故事讲的很糟糕,但是特技非常不错。可是当时我们没有这些技术,甚至我在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整个剧组没人知道“威亚”是什么东西,如何运用。取景上也有困难,只能一边筹备,一边到全国各地的景点转悠。一个花果山的景,我们是在多个地方拍的。当时的困难是不可想象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拍摄前就制定了一个方针,尽量的忠于原著,谨慎的创新。我们没有好的特技,那就扬长避短,把每一集的故事讲好。山东商报:其实《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流传度也非常广泛,那么在拍摄前您做过什么准备工作没有?比如说请教一些专家学者,让他们来谈谈怎么拍?
杨洁:当时是这样的,在领到拍《西游记》这个任务之前,我没有完整读过《西游记》,领到任务之后才开始读的。当时也有很多人提出建议,比如说猴子需要勾脸(即京剧中的一种化妆方式)啊等等。当时台里也提出过,组织一个专家顾问组,但是我不太想组织。因为专家多了,你听谁的不听谁的?毕竟电视剧跟历史跟文学是两码事儿。后来我们想请夏衍先生和吴祖光先生做我们的顾问,但是两位老先生没时间,只能作罢。
唐僧,改动最大
尽管制定了“忠于原著,谨慎创新”的方针,但是在拍摄《西游记》期间,杨洁还是大胆的对剧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改动,使之更加丰满。
山东商报:也就是说,拍《西游记》根本没找专家?
杨洁:也不完全是。其实我们在拍摄前,倒是去请教过一些专家,除了夏衍和吴祖光先生之外,我还去西安拜会过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从他那里拿到了很多意见,比如说对唐僧的定位。在拍《西游记》之前我也没想到,佛教界对于《西游记》小说有着如此深的成见。
山东商报:对《西游记》有成见?
杨洁:是的。因为唐僧就是玄奘,他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小说里却把唐僧刻画成了一个窝囊废,就知道哭哭啼啼,所以说佛教界对这个很不满。我记得当初我们去九华山的一个寺庙里取经,一说我们是去拍《西游记》的,人家就很抵触。后来跟赵朴初先生聊起来,才知道其原因来自于《西游记》丑化了唐僧。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初我请教赵朴初先生,唐僧的袈裟上的格子数量该怎么定,赵老说越多越好,因为在佛教界,袈裟上的格子越多,证明这个人对佛教的贡献越大。玄奘西游取回佛经,进行了翻译,他的功德对于中国佛教界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给他设计袈裟的时候,就加了很多的格子。山东商报:那么您后来对唐僧做了哪些改动?
杨洁:改动比较大,师徒四人,改动最多的就是唐僧了,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拍出这样一个唐三藏:他是肉眼凡胎,因此看不到妖怪,但是他不窝囊,他去取经的信念是坚定的,他会错怪孙悟空,但是是有原因的,你不能因此而恨他,反而对他要有所敬意。山东商报:那么您的这个改动是否得到了佛教界人士的认可?赵老怎么看?
杨洁:我没为这事儿专门去请教赵老,但是可以跟你说一个故事,在《西游记》播出十多年后,有一次我遇见了当时安徽的政协主席龙念同志,他说有一次九华山的老方丈专门请他买过《西游记》的录像带,要放给寺里的小和尚们看,当教材。我觉得很高兴,起码证明,唐僧的塑造是很成功的。
续集与前25集相比不够连贯
与其他名著一样,《西游记》也曾遭遇过翻拍,尽管特技效果出众,尽管有众多巨星加盟,但是依然无法超越1986版的《西游记》。
山东商报:我梳理了一下,2000年曾播出过《西游记》的续集,但是反响却不如1986版的好,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杨洁:其实拍完《西游记》之后,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补全被砍掉的5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想法一直到十多年后才实现,但是那时候再补拍5集显然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我们又写了10集的剧本,凑成15集,这15集的故事情节也因此有些雷同,人物性格没有较大的发展,而且它不是按照原来的故事发展路线走的,给人断断续续的感觉,(所以)反响不好。山东商报:其实除了续集之外,最近两年也有人翻拍《西游记》,比如浙版《西游记》和张纪中版的《西游记》,不管是演员阵容还是特技手段,他们都超越了你们,但是他们的反响似乎也不是很好,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杨洁:这个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观众们先看了我们的1986版,先入为主吧(笑),其实当年我们剧组里不管是六小龄童还是其他人,都是新人,没那么多明星,也没那么多特技,但是我们是在尝试着用心去给观众讲故事,那个时候我们有规定,如果你在剧组拍戏,就不能“串戏”。那时候大家也不在乎报酬,就是想一起老老实实的去拍一部戏。其实在当时,我们的作品也是有争议的,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批评,但是我们一直在尝试着修改。
最早的“剧情组”模式
如今的美剧,一直实行剧情组模式,即先拍一部分进行播放,随后根据观众对于剧情人物的喜好来制定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修改。而早在1986版的西游记拍摄时,这个模式就隐约被杨洁等人使用了。
山东商报:您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有点像现在美剧的剧情组模式了,先拍一部分剧情进行播放,然后根据观众的反应进行修改。杨洁:(笑)其实我们那时候也不知道剧情组模式,我们这么拍也是被迫的。但是1982年我们最先拍出了试集《除妖乌鸡国》,目的是把师徒四人凑齐了,让台里领导看一下,放试集的时候我也很难受,觉得自己拍的很差,但是领导们反而觉得不错,随后在当年的国庆节播了,观众反响也非常好。后来台里领导下命令,让我在1984年春节前必须再拿两集出来,之后就一直拍一部分播一部分。我们也借机去了一些地方调查,比如说去首钢进行调查,看看老百姓的反应,在北大举办座谈会,请专家们对我们已经播放的作品进行点评,我们则根据专家和观众的意见相应的进行一些修改。
山东商报:那您当时有没有担心过,怕这个作品提前播出了,之后就没有观众看了?杨洁:当然担心了,一开始几年下任务让我拍好了播,我这么做了,后来我也担心了,万一全部拍完了,观众都看过了,是不是就不愿意看了?所以我就不同意提前播了,1986年春节播完了前11集之后,我就死活不同意再提前播了,于是1987年春节没有播,而是在正月初一办了一台《齐天乐》的晚会,剧组演员们给观众们拜了年,播放了一点片花之类的东西。1987年拍完了最后5集之后才播的,结果没想到观众反响特别好,我记得当时一开始是在晚上九点之后播的,没播两天台里的电话就被打爆了,说孩子爱看,大人爱看,你播这么晚影响休息,于是台里只好把播出时间提到晚8点的黄金档播。
我更愿拍《红楼梦》
1986版的《西游记》火了之后,带红了一批演员,然而无论是杨洁还是其他演员,“西游”的烙印紧紧的打在他们的身上。
山东商报:《西游记》 好像带红了一批演员,但是很多演员在离开《西游记》之后,一直没有比较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您,好像也没有再拍出一部胜过《西游记》的作品?杨洁:是啊!其实拍完之后,我就走出来了,不再去想《西游记》,我甚至也拍过一些其他题材的影视作品,但是没办法,《西游记》重播这么多年,大家都记住你了,一看到你想到的就是《西游记》。比如说演小白龙的王伯昭,拍了多少影视作品啊,但是观众就认他是小白龙。你说怎么办?
山东商报:如果让您来选择,您认为四大名著里您会拍哪一部?
杨洁:我其实更想拍《红楼梦》,因为我更喜欢拍一些深沉描写人物性格的影片。说真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拍《西游记》,但是当时台领导问我的时候,我觉得能拍《西游记》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习机会,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