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善恶天性》,作者:[美]埃里希·弗洛姆,译者:向恩,版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年6月
如果让朱朝阳选择做“好小孩”还是“坏小孩”,他大概会毫不犹豫选择做个好孩子。但当问题变成“要不要告诉警察自己目睹了朱晶晶坠楼”或者“要不要偷爸爸的冷库钥匙”,选择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不幸地,朱朝阳做出的选择成为了恶的工具。
每个人本身不是非善即恶、非黑即白的,而是在善恶之间纠结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人可以选择用热爱生命、美好与祝福等发展性的方式“变好”,也可以选择用热爱死亡、暴力与诅咒等倒退性方式“变坏”。善恶可以转化,却很难停在中间的矛盾状态。
在《隐秘的角落》第10集开头,有个名为《三只小鸡》的动画故事,讲到三只小鸡到狐狸家做客,却被狐狸吃掉,只剩下一堆鸡骨头,但是地上最大的一块骨头,明明就是狐狸的头骨,而窗户里映出的难道是另一只狐狸?这个动画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小鸡也可以成为狐狸。
▲剧中插入的动画片《三只小鸡》。地上最大的一块骨头,是狐狸的头骨。
更明显的暗示是朱朝阳和张东升的名字,“朝阳东升”,仿佛一开始就告诉了观众,朱朝阳可能是下一个连环杀人犯张东升,而张东升曾经也是热爱数学、一心向学的好孩子朱朝阳。
那么是怎样的动机吸引“矛盾”的朱朝阳一步步走向恶与暴力的呢?
弗洛姆把暴力分为几种类型,最常见的一类是反应型暴力。它的根源是恐惧,指为捍卫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自由、尊严和财产所采取的行动。正是源于对失去父爱的恐惧,为了捍卫自己平静的生活,朱朝阳才选择对警察瞒下自己亲眼目睹朱晶晶坠楼的事实。
更进一步的暴力则是报复型暴力行为。在原著《坏小孩》中的朱朝阳,因为父亲的猜忌产生了巨大的仇恨与愤怒,以至于指使张东升替自己杀掉父亲,这就是典型的报复型暴力行为。而张东升一开始杀掉妻子徐静的父母,如果是想挽回自己的婚姻,还属于反应型暴力的话,之后干脆杀掉出轨的妻子,可能就是报复型暴力了。
《隐秘的角落》根据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原著小说是以三个孩子为主,在电视剧中,朱朝阳、严良、普普也有着很重要的戏份,而他们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隐秘的角落》三个小孩的结局《隐秘的角落》根据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原著小说是以三个孩子为主,在电视剧中,朱朝阳、严良、普普也有着很重要的戏份,而他们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
《隐秘的角落》严良演员家庭背景大有来头最近很火的一部剧《隐秘的角落》里,三个小孩朱朝阳、普普以及严良结局会怎么样,引起了观众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