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滚动报道 > 正文

火车票幕后故事 火车票是怎么“诞生”的?一箱票卷价值至少千万

2018-02-11 11:47:05    石家庄传媒网  参与评论()人

10点20分,楚鸿斌和刘明杰、徐中民两名送票员坐上专车,直奔郑州火车站。

“最早印硬板票,96年开始印红票(粉红色电子客票),97年产量达到7000万张,最鼎盛的时候一年能印两亿张。”聊起火车票,他们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运钞车”在车流、人流密集的街道缓缓前行,送票员的神情转而有些失落。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旅客轻触手机就可在网上轻松订票,到火车站或代售点购票的旅客越来越少。前年,分公司的“红票”印了1.6亿张,去年只印了9000万张,今年的印量还会减少。

“算上司机张健,我们四个人的年龄加起来都200多岁了,没人换班,有票就送。”57岁的徐中民说,票据印量下降,退休的职工也多,今年春运又抽出40多人去跑车,人员相当紧张。尤其是春运期间增开售票窗口,客票印出来就得发货,必须得有保证。

或许有天“红票”会消失,

但铁路人的爱路情怀始终如一

10点45分,“运钞车”停靠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

楚鸿斌戴着老花镜,拿着厚厚的托运单到中铁快运郑州站营业厅办理手续。半小时后,他又拿着厚厚的货运标签,到一站台和同事们会合。

此时,三辆拖车上已装满了票箱,他们开始逐个往箱子上贴标签。“阳新、黄石、麻城......”记者看到,每一张标签上都印着不同的到站、编号和收货人,贴标签时不仅速度要快,更要确保到站准确无误。

贴好了标签,车站的牵引车及时赶了过来,经地道将拖车拉送到行包库房后,楚鸿斌还要拿着单据和调度员进行再核对。

忙完了这些,楚鸿斌才算稍微松了口气。离开车站,他们又驱车来到郑州客运段,送剩下的50箱“红票”。

在该段收入科票库,进款员李娜对送票员赞不绝口:“都这么大年纪了,比我想的都周全,每次都帮我把客票在柜子里码好才走。”

11点30分,送票员完成任务,踏上了归途。也许有一天,“红票”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被电子售票机所用的“蓝票”所代替,甚至旅客“刷脸”即可进站上车,但铁路人默默奉献的爱路情怀会始终如一。

(责任编辑:李劲 CK005)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