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话题日益受关注的当下,癌症成为人们心头的一大担忧。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20年全球癌症病例高达1929万,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占全球的23.7%,位居全球首位。谈及癌症病因时,生活和饮食习惯常常是焦点,但厨房中的一些不当做饭习惯却常被忽视。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隐藏的健康隐患。
关于电饭煲致癌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已久,引起不少家庭主妇和煮夫们的担忧。有人声称电饭煲内胆的涂层有害,长期食用电饭煲煮的食物可能致癌。实际上,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饭煲内胆采用铝制材料,铝的优点在于受热均匀、传热快,但缺点是在酸性环境或加热条件下容易析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现代电饭煲内胆通常会有一层聚四氟乙烯(特氟龙)涂层。正常情况下,电饭煲内部温度不会超过180℃,远低于特氟龙分解所需的300℃,因此正常使用时无需担心涂层分解或析出有害物质。但如果发现内胆涂层脱落或有划痕,应立即更换,以免食物直接接触铝材导致健康问题。
除了电饭煲,自榨油也存在健康隐患。许多小作坊卫生条件差,原料清洗不严格,可能导致自榨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与肝癌、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自榨油缺乏精炼处理,杂质多,不仅影响口感,还存在安全隐患。
回锅油也是常见的健康杀手。研究表明,反复使用的回锅油含有致癌物丙二醛,经过多次使用后其含量可增加30倍以上。同时,回锅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增加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等风险。长期开封的食用油容易氧化变质,感染霉菌的风险大增,同样对健康不利。棕榈油富含的食物也被发现促进癌症转移,如酥皮点心、方便面等,建议少吃这类食品。
我国癌症高发与包子没有直接关系,但包子本身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包子作为中式传统早餐,本身并不会致癌,但制作过程中可能添加的某些物质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张阿姨今年六十有五,一头银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她站在厨房里,熟练地给锅里的汤撒了一小撮白色粉末,那是她几十年来每顿饭必用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