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星光灿烂 > 明星新闻 > 正文

配音因何滥用成风?揭秘影视剧台词表演困境

2018-02-16 11:18:5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吉璟津提到《鸡毛飞上天》中张译的表演,东北籍的张译用自己的声音诠释了一个地道的浙江商人,“语言成立,这个人物形象就完成了一半,慢慢地观众会相信你就是那个人物。”

2 悖论

学生无心上课忙拍戏,出校门却急着补课

刘中哲经常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经典的国外电视剧,让他们去观摩学习。之前,他推荐了英国的莎士比亚作品改编剧《空王冠》,但过了一段时间再问起时,全班仅有两个人看了。

和其他院校的大学生相比,影视院校的学生要面临另外的诱惑,通告、综艺、拍戏等工作在读书阶段就纷至沓来,尤其某些读大学之前就已成名的学生,更是需要持续的曝光保证人气。

吉璟津表示,多数表演学院都明令禁止在校生外出接戏。但即便是不外出拍戏、录综艺,一些学生也难以保证每天出早功,认真练习课堂学到的方法。“生活中不巩固,说话含糊不清,或者跟家人和老家的朋友打一个电话就又说回了方言,想要基本功扎实就一定得让专业融入生活。”

校园里有些学生无心上课,急着进圈子拍戏,进了圈子的不少人却开始急着找老师补课。刘中哲常常接到一些台词和表演指导的工作,但授课方式让他越来越难以忍受,有演员一到了试镜的时候就拿着剧本来找他,最急的时候晚上给剧本,第二天就要试镜,“这已经不是表演课了,这是创作课。”

有些演员甚至会把老师提供的粗略的表演框架,直接定型套用在戏中,刘中哲再也不愿意给这样的演员上课。在他看来,台词表演是门慢功夫,需要花时间来打磨和思考,“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一小段台词,要想讲清楚,就得用上十节课。”

3 高校台词教学

学生思维僵化,无法理解感于心、发于声

高校的台词课堂并不神秘,乍看之下,有些基本课程甚至和诸多艺考培训班的培训颇为相似。在上述几大高校的表演系,台词必修课通常持续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气息、声音、咬字”是第一阶段的入门训练,尽管基础,但也需要在课堂外下足工夫练习。吉璟津介绍,“出早功”是中戏的传统,要求学生每天早上花45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练习课程内容。

高校也会引进一些国外的教学方法,上海戏剧学院这几年引入了林克莱特声音训练法,这套理论强调“放飞自然之声”,有论文表述过林克莱特认为现代人在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束缚下,出于礼仪、纪律和伪装等目的,已经丢失了发出最自然声音的能力。“演员这个职业就是社会心灵疏导师,用人类的情绪和那些原始的生命诉求去引领别人”,孙鱼洋如此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