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娱乐:本次上海电影节的热门电影票开售后两三分钟就被抢光了,但与此同时,艺术电影在中国面临的处境却很险峻,您觉得艺术电影在中国有什么发展的机遇吗?
蒙吉:说实话,这件事跟教育和体制密不可分。你说的没错,最近全世界的艺术电影发展都不太顺畅。如果现在的标准不变的话,我们可能二十年后就不会再有这些类型的电影了。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导演这儿,而是在于如何重新培养起人们对于这个类型影片的兴趣,只有坚持当孩子们从小就能够看到不同类型的影片时,才可能培养起这样的兴趣,如果你让孩子从两岁起就一直看迪斯尼动画,虽然这些动画都很有趣,但只是电影的一种,然后他们会看节奏非常快的电视剧,到了十八岁的时候,他们就只会喜欢某一种影片,而无法去欣赏其他类型的作品。如果能让孩子看一些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让他们知道电影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其中不乏很多佳作,告诉他们电影有不同的受众,不仅仅只是娱乐而已,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一批观众。
另外就是艺术影院的建设,说实话我对中国还是有一些期待的,因为我觉得在中国,只要能够让观众受益,那么组织一件事情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比如说,现在在西方国家,你就没法硬着头皮这样做,因为市场只会倾向于那些能够盈利的作品。我对中国抱有一些希望,通过上海和北京这样的电影节,重新塑造观众的品味,促使政府建立艺术院线,让观众可以看到更多的艺术电影。关键的是要习惯在这些电影上消费,如果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有机会看这些影片,他们就会理解电影的多样性,周五晚上可以去电影院看动作片,也可以看其他类型的影片。
凤凰网娱乐:这次上海电影节的活动上,一位著名的中国导演说,票房大片都是垃圾,但这是因为中国存在着大量垃圾观众,你是否认同他所表述的观众和电影之间的关系?
蒙吉:当你用产业这个词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它已经成功了。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既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文化,这就是它的问题所在。有时候我们会混淆这两个概念,产业应当遵守自己的规则,你无法阻止人们通过电影赚钱,他们会卖能够赚钱的电影,这也是这个产业永恒的驱动引擎,你无法阻止他们拍这些影片,蓬勃发展的产业会一直给观众提供他们想看的东西。所以产业没有责任去教育观众,而是需要盈利,这一点你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