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人民日报:绘制中国电影“关键帧”(4)

2017-03-14 09:13:48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尹鸿:这部法律界定了电影产业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关系,考虑了全球自由贸易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平衡,划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规定了电影审查的标准和程序,在社会主义文艺大框架下,“放”了行业准入和产品生产的权力,“管”了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促”了电影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回应了中国电影发展所关切的大多数重要问题,为将来电影产业的各个环节、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法律依据,让中国电影真正进入了依法管理的道路。

主持人:电影市场高速发展也带来某些乱象。“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这8个字切中了当前产业的“痛点”。

喇培康:电影市场整体向好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干扰并阻碍了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例如,在创作方面,个别影片急功近利,有的粗制滥造,有的低俗媚俗,无视电影创作的艺术规律,质量毫无保障,观众非常不满。发行放映方面,唯“票房论”有之,虚瞒报票房有之,偷漏票款有之,制片方自买票房有之,在排片上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压制国产优秀影片的现象有之……《电影产业促进法》以法律形式对电影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痛点”“病灶”进行有的放矢的清理和整治,有望使中国电影产业、市场更加有序、健康和繁荣。

宁浩:我的总体感觉是,电影市场越来越开放包容,创作越来越丰富。近几年不断涌现一些新类型和新尝试,中国电影处在一个摸索自己独特类型的阶段。我们不可能复制其他国家文化土壤上的成功,本土化才是我们的出路。市场利益驱动了一些跟风快上的行为。这样的试错成本太大。但应该看到,中国电影在大方向上是丰富且多元的,让市场发挥优胜劣汰和评论监督的作用,会筛选出优秀的类型,催生满足人民需求、对得起这个时代的作品。

主持人:正如各位所说,改革为中国电影产业激发活力、释放新动能。但改革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电影还需要在许多方面“爬坡过坎”。

张宏森:我国电影票房近10年来连续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增速放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是超高速增长后必要的回归和调整,有人认为是一个拐点、将持续下行。我们调查研究后认为基本面是好的,“拐点论”难以成立。但也要清晰地看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优秀作品,特别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影作品偏少仍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制片管理,尤其属地审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待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中新挑战层出不穷;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代表的公益服务,面临较大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压力;电影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力度不够;电影海外营销能力亟待提高;院线制改革亟待深化;电影舆论生态亟须引导调整。大家凝聚共识,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地“爬坡过坎”。

电影发展要让人民拥有获得感

主持人:深化改革是一场长跑,而让电影繁荣为更多中国人带来获得感,才是改革的“初心”。优秀的电影作品是获得感的一部分,让电影工作者劳有所得同样是获得感。比如,《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票房造假、版权保护、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规定都备受关注。

于冬:只有形成“好电影有好回报”的良性机制,才是对电影工作者的最大保护。《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偷票房”和盗版规定了处罚方式,表明国家整治的决心。盗版是行业毒瘤,我希望在切断偷录源头的同时,也能用法律的手段阻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