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娱乐
当前位置:娱乐 > 影视长廊 > 正文

拉什迪写了本什么书被人追杀?这本书充满了隐喻引发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文明的冲突”(6)

拉什迪写了本什么书被人追杀?这本书充满了隐喻引发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文明的冲突”(6)
2022-08-15 09:53:36
张颂文风波后续:重回剧组获欢迎 爆料人道歉09:01

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具有分水岭的性质。1989年2月16日,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颁布了对拉什迪的追杀令(fatwa)。自此,拉什迪事件从仅限于英国扩大到全世界。与此同时,事件在英国本土也迅速升级。2月18日,著名的左派大报《卫报》终于刊载了《撒旦诗篇》里一些伤害穆斯林宗教感情的段落,但并没有做任何解释或评论,也没有任何邀请穆斯林代表来开展对话的意思。其他左翼或自由主义倾向的报刊的做法相似。著名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在当日却发表了一番很有引领舆论潮流意味的言论。在《独立报》(该报的政治立场为中偏左)上的一篇文章中,他将布拉福德市穆斯林公开焚烧《撒旦诗篇》一事比作当年纳粹焚书压制思想自由,甚至说:既然穆斯林不喜欢世俗的英国社会,而想建立一个“神权国家”,他们完全可以“飞向阿亚图拉霍梅尼或其他什么一本正经的卫道士的怀抱”。《独立报》当日发表的一篇社论在其他方面虽很有见地,但对所谓“原教旨主义”却大打出手;《卫报》的一篇社论也傲慢地要求英国穆斯林做出承诺:他们既然生活在一个世俗社会,就应改变其原有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好几家报纸不约而同地问道:英国让太多的穆斯林“移入”,是否犯了一个“错误”?就连1967年种族关系法的首倡者罗伊·詹金斯也一反常态地表示:“我们在1950年代允许这里(英国)出现一个人数甚众的穆斯林社团时,理应更谨慎”。他甚至更出格地说,穆斯林的行为使他更加坚定了这一看法:“不应吸收土耳其为欧盟成员”(《独立报》1989年3月4日)。[31]从这些言论中不难看出,英国人当中存在着一个不便明言的共同假设,那就是英国乃至其他国家的穆斯林正因他们是穆斯林,所以都是言论自由的敌人,都应对霍梅尼追杀令的出笼负责。

以上内容仅中华网独家使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